新华网长沙5月17日电(刘扬 刘昱)看着田里玉竹(又名尾参,中药材)的茁壮长势,张永尧心中多了一份喜悦。5亩玉竹、3亩生姜和村里农产品深加工车间的零工,是张永尧回到湖南省常宁市西岭镇石山村后的收入来源,“一年有十来万块钱,村里指导着施肥、防病虫害等,还帮着深加工、代销,比外出打工方便”。
张永尧口中的“方便”离不开石山村集体经济的支撑。“通过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、无渣生姜、油茶等特色农业和观光、民宿、露营等乡村旅游,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3万元。”石山村党支部副书记张海生说,“手里没米,唤鸡不来”,不断壮大的村集体经济转化成了产业引导布局、基础设施建设、公共服务供给的动力和支撑,也带动和保障了村民的增收致富。
壮大村级集体经济,激发乡村振兴活力。常宁市出台了《常宁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五年行动计划(2022—2026年)》《常宁市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若干措施》《常宁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办法(试行)》等政策举措,推动探索多元化特色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式。
洋泉镇洋泉村利用城郊区位优势,将经营门面整合成综合贸易大楼出租,实现年租金收入38.60万元;新河镇大禾坪村通过开展股份合作、整合生产要素,发展网箱和工厂化养鱼、临武鸭养殖,2023年集体经济收入达181.99万元;西岭镇桐江村统一规划布局,发展粮食、烟叶和油茶产业,2023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47.5万元……
集体有收入,村里有产业,组织有力量。常宁市委组织部基层办主任汤曦介绍,全市以村级集体经济扶持项目为契机,探索形成了“资产经营、资源开发、股份合作、产业带动、抱团发展、服务创收”等六种集体经济发展方式,打造了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集体经济标杆村、示范村。
同时,为避免村级集体经济单打独斗、同质竞争、丰产低收、无序运营等情况,常宁市探索推行“党建 产业联兴”,以乡镇为单位跨村组建相同产业或产业链上下游的产业联盟,并在产业联盟上建立“两新”党组织,让“小产业”形成“大规模”,实现产业共建、服务共管、效益共享。
“目前,全市共组建产业联盟30余个,涵盖粮食、油茶、茶叶、烟叶、棉花、中药材等农业产业,通过统筹资源配置、规范产业经营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效能。”常宁市农村经营服务中心主任滕德胜介绍,“党建 产业联兴”助推了农业规模化、产业集约化、发展规范化,打响了常宁茶油、常宁塔山茶、无渣生姜和石盘春富硒大米等区域品牌,直接带动200余个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。
2023年,常宁市399个涉农村(社区)集体经济总收入达7015.8万元,同比增长41.45%,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实现了清零。常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、市委两新工委书记吴豪表示,下一步将聚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、带动群众共同富裕的坚强战斗堡垒,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效能,让广大党员行动起来、让更多的“能人”参与进来。